第31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广西桂林成功举办

    2024-04-29 18
核心提示: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2024年4月17-19日在广西桂林举办了第31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在与会专家、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

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2024年4月17-19日在广西桂林举办了第31届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研讨会,在与会专家、代表的共同努力下,会议达到了预期效果,来自全国各地100多个单位从事测试、测量等领域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共200多人相聚一堂,15位报告专家分别以宽带和高速测量技术发展动态、高精度数字多用表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应用、导弹机内测试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测试评估技术发展探讨、航空飞行试验测试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大模型在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中的应用思考、旋转机械磨损在线监测技术的研究进展、胶体量子点短波红外及中波红外焦平面阵列技术、3D可视化时域反射技术与毫米级电缆故障测试定位的应用探讨、航空飞行器安全关键系统冗余优化、高端装备智能运维技术与系统、数字化试验建设实践研究、基于健康管理的装备保障应用与实践、卫星平台信息架构发展与展望、核反应堆噪声传感器研发及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概述等议题作大会报告。专家准备充分,主旨鲜明,针对性强,既有专业技术的理论深度,又有系统研制的实践经验分享;使与会代表开阔了视野,收获了知识,了解了本行业技术研究动态,对加强国内测试和故障诊断技术研究单位的合作、助推应用、引领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测控公司王石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介绍了嘉宾,北京化工大学赵利强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龙江教授主持了大会学术报告,最后协会苟永明副秘书长对大会做了总结。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测控公司王石记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并介绍嘉宾

 

图片

 

北京化工大学赵利强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西北工业大学龙江教授主持学术报告

 

 

中国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

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年夫顺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测试仪器首席科学家、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年夫顺在报告中针对5G/6G移动通信、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等通信与网络测量需求,分析了互联时代面临的测量难题及挑战,围绕高频率、高带宽、高速度、多场景、多通道、多波束等发展方向,介绍了无线电测量技术发展动态,提出了测量、计算机、控制、通信与人工智能(MC3I)深度融合的现代测量仪器体系架构,预测了未来发展方向重点,给出了未来发展意见和建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伟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吴伟在报告中介绍了国内外对机内测试的基本定义、特点、作用、虚警及抑制等发展的现状,并主要聚焦于导弹武器系统中的机内测试案例;针对机内测试在导弹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满足未来新一代导弹测试性需求的可能途径,并对机内测试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研究员、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吕俊军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研究员、集团公司学科带头人吕俊军在报告中介绍了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测试评估的意义、国外已经具备的测试评估机构和测试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针对我国水下无人航行器,特别是集群装备测试评估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分析提出了水下无人航行器集群测试评估技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重点发展方向。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研究员郭世伟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研究员郭世伟在报告中介绍了航空飞行器飞行试验测试领域近年研究重点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新时期飞行试验测试面临的新挑战、新需求,分析研究了后续飞行试验测试技术研究重点。

 

 

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成都骏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在大会上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成都骏青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勇在报告中对3D可视化时域反射技术与毫米级电缆故障测试定位的应用探讨

 

 

中国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总设计师王燕山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研究员、总设计师王燕山在报告中介绍了对旋转机械磨损产生的油液磨粒进行监测的各种技术方法的测量机理、技术特点、研究进展以及局限性。最后系统讨论了该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强在大会上作报告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苗强在报告中面向航空飞行器安全可靠性的重大工程需求,针对飞行参数维度高且时空关联性强、关键系统结构复杂且功能耦合等特点,开展了非同质多源信息挖掘与异常行为映射研究,从而实现数字冗余通道重构模型对异常数据的可信预测与恢复,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安全关键系统的冗余优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常务副校长钟诗胜在大会上作报告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教授、常务副校长钟诗胜在报告中介绍了装备智能运维工作内容、装备智能运维关键技术和装备智能运维应用案例三个部分。报告指出,智能运维是制造服务业态形成的基础,是企业服务转型的关键使能技术。报告从状态预测、故障诊断和维修决策等方面讨论了智能运维的关键技术,还简要介绍了航空发动机、国产飞机和船舶主动力三个智能运维应用案例。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熊毅在大会上作报告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高级专家熊毅在报告中针对目前国内PHM系统建设过程中普通存在全寿命大量数据未充分利用、多源异构复杂系统综合分析能力弱、行业应用数据发散、无效数据过多等问题,开展PHM系统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深入融合研究探讨,促进系统在多模态数据融合、多任务并行计算、精准维修决策等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装备PHM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报告通过分析复杂装备PHM对大模型技术的需求,提出基于大模型的复杂装备PHM工业软件解决方案,并选取部分行业描述了该解决方案的应用模式,为后续高端装备PHM系统建设提供参考。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员蔄元臣在大会上作报告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研究员蔄元臣在报告中介绍了高精度数字多用表关键技术研究及典型应用。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唐鑫在在大会上作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唐鑫在报告中重点介绍胶体量子点非倒装键合体制短波红外、中波红外、双色及超宽谱段胶体量子点焦平面制备及封装技术。室温下短波红外探测波段达到2.5微米,比探测率1011-1012Jones,且响应非均匀性小于等于4%。低温80K下,中波红外探测波段覆盖5.5微米,比探测率5×1011 Jones,噪声等效温差低至20mK。经过成像验证,所焦平面器件均展现了较好的成像性能,且阵列规模达到1280×1024百万像素,为非倒装键合体制成像焦平面的制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案。

 

 

中国航发集团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试验鉴定室室主任

张海明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航发集团北京航科发动机控制系统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试验鉴定室室主任张海明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智能试验平台的搭建以及运用,对于智能试验平台的自系统设计以及应用场景和效果进行介绍,以及后续发展和收益的介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高级工程师陶小创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高级工程师陶小创在报告中总结分析军方对PHM与综合保障工程的应用场景与需求,并从装备综合保障工程实践、装备PHM系统实践、基于PHM的维修保障决策等三方面,介绍基于健康管理的装备保障应用与实践技术途径与方法,并提出后续PHM发展方向与思考。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小明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吴小明在报告中介绍了基于FIFO和帧尾中断的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硬件简单、同步性能良好和软件开销小的优点,有较好的工程推广价值。展望码速率大幅提高到1Mbps以上时遥测数据采集方法,提出 “遥测码流突发”研究方向。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助理研究员罗能在大会上作报告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助理研究员罗能在报告中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揭示了传感器的敏感材料和封装材料在辐射和高温辐射耦合环境下的结构损伤和电学与力学效应、压电陶瓷性能优化机理、传感器高温辐射耦合性能变化特性和可靠性评估方法;介绍了高温耐辐射加速度、速度、位移和声发射传感器的研制、性能测试和环境试验情况;概述了这些传感器在反应堆噪声分析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案例。

本届研讨会是由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主办,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计算机测量与控制》杂志社协办,会议得到各会员单位、会员和各位代表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研讨会的目的就是为大家搭建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使大家进一步了解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动态,通过这个平台坚持问题导向,大家就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题和困惑,向本领域专家投石问路,取石攻玉,使参会代表都有所收获。通过这个平台,大家广交朋友、增进友谊、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为我国测试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的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与本次会议现场产品展示的单位有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艾德克斯电子(南京)有限公司、深圳市鼎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山锋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成都骏青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英联电子系统有限公司上海简仪科技有限公司、昆芯国仪科技(江苏)有限公司,各参展单位对大会提供了大力支持,同时大会也得到了参展单位的一致好评。

 

 

 

 

 

 

 

 

 
期刊投稿
期刊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