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端仪器与测试测控创新发展论坛

    2022-10-26 217
核心提示: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总体工作部署,促进高端仪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增强我国高端仪器整体创新能力, 深化军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及高校的合作,中国技术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联合相关单位于2022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岛酒店举办“中国高端仪器与测试测控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中国高端仪器成果展”。论坛以“创新联合、自立自强”为主题,论坛议程包括开幕式、高端仪器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高端仪器发布仪式、院士报告、专家报告等内容。
  • 活动城市:北京
  •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北京

论坛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总体工作部署,促进高端仪器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增强我国高端仪器整体创新能力, 深化军工企业与地方政府及高校的合作,中国技术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联合相关单位于2022年11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市怀柔区雁栖岛酒店举办“中国高端仪器与测试测控创新发展论坛”,同期举办“中国高端仪器成果展”。论坛以“创新联合、自立自强”为主题,论坛议程包括开幕式、高端仪器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和高端仪器发布仪式、院士报告、专家报告等内容。

本次论坛由国务院国资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承办,邀请两院院士,中央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的知名仪器领域专家,以及国家机关、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代表约300人与会交流。

院士报告

王海舟院士

报告题目: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引领高端材料表征仪器自主创新

王海舟,冶金分析表征专家。长期从事冶金分析表征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的新概念,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仪器技术、表征模型与应用标准,系与现有宏观表征、微观表征相补充的第三种(统计)表征方法,解决了材料较大面积范围内组成及状态(从微观到宏观)跨尺度综合统计定量分布分析表征的难题,广泛应用于冶金工艺及材料性能的质量控制与解析表征。所发明的金属材料原位统计分布分析表征技术、惰气脉冲熔融-飞行时间质谱痕量气体表征技术及其所领衔建立的高温合金痕量元素分析表征体系,确立了相关技术的国际领先地位。相关成果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及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当选为国际钢铁工业分析委员会主席。

 

 

王自力院士

报告题目:装备故障诊断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及其应用新

王自力,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博导,兼任装备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可靠性与环境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航空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主任。

长期从事可靠性系统工程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管理实践,形成可靠性综合集成理论,已成功用于多个重大型号研制,突破“两张皮”技术瓶颈,推动质量设计技术变革,走出了我国可靠性系统工程从引进吸收到集成创新的特色发展之路。两度受聘973技术首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着7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培养博士38人、硕士48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排一)、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率团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

专家报告特邀嘉宾

徐春广(北京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低应力制造技术

徐春广,北京理工大学二级教授、中国兵器特聘首席科学家。创建了构件内部残余应力原位量化无损检测与变形控制理论和技术,实现了制造过程构件变形裂纹控制的开拓跨越,解决了多类高端装备制造质量和服役可靠性的技术难题。牵头制定了1项国际标准、3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授权8项国际发明专利、68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6部专着、发表300多篇学术论文,兼任中国电子学会会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副主任、公安部801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第20届世界无损检测大会副主席,主创了“远东无损检测新技术论坛”和“中国超声检测大会”等着名学术会议。

年夫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41所)

报告题目:微波毫米波与太赫兹测试仪器研制进展

年夫顺,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电子测试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持研制了微波毫米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太赫兹测试仪器,测试频率覆盖100kHz-1.1THz;构建了国产化通用测量平台,集成了电磁材料、微波集成芯片、片上天线、三维封装天线、相控阵天线、大规模MIMO波束赋形和波束跟踪天线、隐身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等自动测量系统。

柳占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710所)

报告题目:弱磁测量仪器与计量

柳占新,博士,研究员,国防科技工业弱磁一级计量站常务副站长,军用测试仪器军工计量设备子领域支撑专家,中国船舶集团测试仪器专家组专家,湖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弱磁探测及计量技术研究,现任4项国家某专项工程项目技术总师,在国际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近10项。

尹贤刚(长沙矿山研究员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题目:深海底质土工力学原位测试技术与仪器

尹贤刚,长沙矿山研究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工学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南大学兼职导师,湖南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主要从事深海固体矿产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采矿工艺与方法、岩石力学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或为主参与国家及省市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等科技攻关项目及院企合作重要科研课题45项,其中国家科技计划课题11项,院企合作科技课题34项。2016至2021年,作为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深海多金属结核采矿试验工程”项目的总体组成员和海底集矿及导航定位系统总师,参与深海采矿系统总体方案制定与重大技术决策,领导完成了3500m级多金属结核采矿车的研制及试验工作,参与组织多金属结核采矿系统海上试验与陆基保障工作。先后获省部级、行业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获授权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撰写重要研究报告50余份,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专着1部。

沈学静(中国钢研科技集团)

报告题目:新一代国产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PlasmaMS 400自主攻关

沈学静,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经理助理、教授级高工,先后承担和参与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发改委技术攻关专项、国资委专项等,牵头建设国资委仪器领域联合创新平台和原创技术平台。发表论文、学术报告30余篇,授权专利18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仪器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多名。此外,还积极参与中国工程院国家智库工作,多次受邀作为专家参加科技部、质检总局的科研项目评选工作,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王燕山(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报告题目:航空装备特种涂层质量检测仪

王燕山,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总设计师、首席专家,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用测试仪器专业组成员,长期从事智能传感与测试、装备健康管理PHM等技术的研究。曾任航空工业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状态监测特种传感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主持5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1项国家863项目、1项总装备部重点项目、1项科工局重大项目、1项工信部重点项目、多项军委装备发展部预研项目等,专着1部,省部级奖5项,省部级立功5次,核心期刊论文38篇,发明专利14项。

聂晶(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报告题目:高精度石英谐振式露点测量技术及仪器

聂晶,工学博士,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卓越百人”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2010-2014),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后(2017-2020)。主要从事精密测量与特种传感技术研究。主持/完成国家(国防)科研项目6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其中3项完成知识产权成果转让,应用在国防及工业测量仪器的研制;研究成果分别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21年、2017年,均排名第1)、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2017年,排名第1)。2019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计划。中国仪器仪表协会高级会员,中国湿度与水分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吴小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报告题目:卫星控制分系统测试对智能仪器的需求

吴小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卫星姿态和轨道控制、控制分系统设计集成、信息融合与虚拟测试。担任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四号等多颗卫星控制分系统和中心管理单元子系统主任设计师。解决了地面验证系统引入动态物理激励、大尺度挠性附件控制、星座波束动态覆盖等多项技术难题。担任所级“信息融合与虚拟测试”创新工作室负责人,负责虚拟测试平台建设和推广应用,起到了突出的提质、降本、增效作用。

胡志臣(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高性能集成电路测试机发展与建议

胡志臣,航天科工一院特级专家,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电子测量产品事业部主任,研究员。

蔡远文(航天工程大学)

报告题目:航天测试现状与发展

蔡远文,教授,技术三级,航天测发领域专家,军队学科拔尖人才,中央军委科技委国防科技创新特区空间信息技术创新工作站首席科学家,主持研制我国CZ-5、CZ-3A、CZ-2C、YZ系列运载火箭型号测试产品,完成了百余次发射任务,保障嫦娥五号探月、空间站任务等。发表论文190余篇,出版专着6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中国航天基金奖,并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8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专利发明创新一等奖1项,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

段发阶(天津大学)

报告题目:重大装备转静子间隙测量技术及系统

段发阶,天津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自动化协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全国几何量长度计量技术委员会特聘委员;主要从事重大装备在线检测与健康监测、光电测试及计算机视觉检测、海洋环境监测与水声探测技术等方面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 余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EI 收录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实现专利转化19项。

史烨弘(矿冶科技集团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选冶在线分析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与应用

史烨弘,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北矿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在线分析仪器分会专委会委员,有色行业计量委员会委员。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省部级等各类项目20余项。“十三五”期间,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仪专项“工业过程在线分析检测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开发了国际领先水平的浮选工艺在线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技术和装备,并成功应用于磷矿浮选工艺。“十四五”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项目,重点开展选冶工艺在线多光谱联用技术和装备开发。授权专利16项,软着4项,发布SCI论文20余篇。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一等奖等多项奖励。

张祖禹(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

报告题目:智能网联汽车通信测试技术研究

张祖禹,大唐联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多年移动通信领域工作经历,正高级工程师。拥有丰富的基站产品、通信仪表产品开发经验,担任过基站产品研发经理、测试经理和产品经理,为大唐移动基站产品成熟做出贡献,特别在基站的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多模基站平台研发与应用》获得2015年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目前在通信仪表领域工作,带领团队负责过仪表产品定义、推动产品研发和商用,为联仪仪表产品多样化、贴近客户需求做出了贡献。组织并主持了工信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5G NR扫频仪》。

张达(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

报告题目:深井矿山采空区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

张达,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东北大学、厦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本硕博毕业于东北大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2009年7月加入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现任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矿山工程研究设计所副书记、副所长,中国-南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矿山安全监测物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获批PCT国际发明专利7项、国家发明专利26项,登记软件着作权28项,发表学术论文75篇,出版专着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

陈大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

报告题目:汽车芯片标准与检测技术

陈大为,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原),研究员,获国务院专家津贴。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总体专家组汽车与工控芯片方向课题责任专家,上海汽车电子芯片国产化技术专家组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多年从事半导体集成电路元器件电性能测量、可靠性试验与应用验证等评价技术研究与标准制定与工程实施,长期跟踪研究AEC-Q系列标准及相关 测试技术;推动国内汽车芯片标准化和合格评定与认证机制落地。

马洪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报告题目:风洞测控与气动力测量技术

马洪强,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第二研究所专业副总师,中国空气动力学会测控专委会天平组组长,中国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协会理事。长期从事风洞气动力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开展了大量测试系统和应变天平校准系统的研发,为航空航天型号气动力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参与了多项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写和修订。

周磊(北京航天试验技术研究所)

报告题目: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周磊,博士,研究员,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试验先进测试项目负责人,新一代战机矢量发动机整机试验系统总设计师,二代导航卫星推进分系统试验推力测试总设计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多级旋转透平流动/冷却综合试验台总设计师,动力系统空天环境试验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实验室负责人。

冯典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报告题目:围绕兵器工业集团“1+5”战略,助推实现高端仪器自立自强

冯典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

俞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报告题目:通用光学测试分析仪器的若干进展

俞兵,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科技带头人。

韩顺利(中电41所)

报告题目:电子测试技术及仪器发展趋势

韩顺利,中电41所研究员、博士。

支持单位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质量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发展部

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科技质量部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科技与信息化部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军工事业部

主办单位

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

协办单位

国防科技工业自动化测试创新中心

装备全寿命周期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技术与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通用测试保障分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武器装备综合保障技术中心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测试测控专业组

高速交通工具智能诊断与健康管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装备全寿命周期状态监测与智能管理技术与应用北京工程实验室

中国测控产业发展联盟

中国航天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地点、报名

时间:待定

地点:待定

费用:2800元/人(会员单位18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费、专家讲课费、资料费、场地费等。住宿费自理。

账户:中国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技术协会

帐号:11001085400056025216

银行:建行北京阜成路支行

报名:通过手机微信、电话报名

联系人:顾老师 13370157184

 
期刊投稿
期刊订阅